昆明市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對外開放新高地——揚帆向海天自寬
- 時間:2025-06-27
- 來源:云南日報
- 瀏覽:24
6月春城,萬商云集。6月19日至24日,第9屆中國—南亞博覽會暨第29屆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在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舉行。73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2500余家企業,齊聚滇池之濱,共享開放機遇。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到云南考察,要求云南要積極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昆明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依托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在建設開放平臺、引進外資、推動制度型開放、拓展更廣闊市場等方面銳意進取,以“開放春城”建設新成效為云南加快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貢獻力量,以更大魄力、更實舉措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對外開放新高地。
大通道筑基:從末梢到前沿的樞紐躍升
昆明推動對外開放向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拓展,源于深遠的戰略謀劃與堅實的平臺支撐。昆明市委、市政府將自身發展深度融入國家對外開放大局,明確提出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核心區的戰略定位,先后制定實施《昆明市推進中老鐵路沿線開發三年行動計劃》《昆明市推動“四區”聯動發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高水平開放行動計劃,為開放發展制定“計劃書”“路線圖”。
6月18日,“昆明陸港號”鐵公海聯運國際貨運列車從昆明國際陸港安寧北港桃花村貨運站啟程,通過中老鐵路以公鐵聯運方式經泰國拉廊港,海運至緬甸仰光。這標志著“昆明陸港號”在打通中老泰南向出海通道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自中老鐵路通車運營以來,中歐、滬滇、湘滇、云貴、粵滇、京滇等“瀾湄快線+”系列國際貨運班列先后開行,“黃金線路”效應持續放大,為昆明對外開放注入強勁動能。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22日,中老鐵路貨物運輸總量突破6000萬噸大關,跨境運輸貨物超1390萬噸,“瀾湄快線”讓跨境貨物實現當日達。這條“黃金線路”使昆明成為連接國內腹地與中南半島的陸路樞紐,國際多式聯運蓬勃發展。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正加速邁進國際航空樞紐行列,南亞東南亞客運通航點達26個,位列全國第一。
開放平臺聚集起發展勢能。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自2019年掛牌以來,大膽試、大膽闖,5年累計形成制度創新成果220項,其中6項在全國復制推廣。昆明綜合保稅區、高新保稅物流中心等平臺進出口值穩步增長。
2022年4月,省委、省政府決定由昆明市正式托管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磨憨鎮,昆明成為全國唯一擁有“邊境線”的省會城市,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建設按下“快進鍵”,磨憨口岸功能全面提升,正著力打造中老鐵路沿線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在昆明、磨憨兩地,“自貿試驗區+經濟開發區+綜合保稅區+跨境合作區”的“四區聯動”形成多層次開放平臺體系,為昆明集聚全球要素資源提供了強大引擎。
2025年,昆明成功入選國家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同時擁有國家綜合型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和供應鏈創新示范城市等強有力政策支撐。
大平臺賦能:開放型經濟提擋加速
昆明位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大湄公河次區域及泛珠三角經濟圈“三圈”交匯點,是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重要門戶,是“一帶一路”南向國際大通道的關鍵節點和陸海貿易新通道的重要樞紐。
面對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昆明市將穩外貿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一號工程”,憑借銳意革新與真抓實干,外貿發展呈現強勁韌性,開放之門越開越大。
統計顯示,今年1至5月,昆明外貿進出口總額達666億元,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12位,在西部省會城市中位居第三。對東盟國家進出口額持續增長,占全市外貿比重近兩成。結構優化趨勢明顯,機電產品、綠色能源裝備、花卉、蔬菜水果等特色優勢產品出口表現亮眼,半導體、天然橡膠、優質農產品等進口規模擴大。跨境電商等新業態蓬勃發展,成為外貿增長新引擎。
如今,外資引力磁場還在持續增強。昆明“國際朋友圈”持續擴大,一大批世界500強和國內知名企業紛至沓來。截至2024年底,昆明與169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57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在昆明投資興業。
“南博會上,很多客商都來品嘗和購買我們的方便過橋米線。”云南云品鮮食品有限公司法人吳維明表示,企業深耕云南特色過橋米線方便食品,產品遠銷歐美等國外市場,離不開當地政府對外貿企業的鼎力支持。
依托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昆明積極拓展國際產能合作。在綠色能源領域,相關企業積極參與周邊國家水電、光伏等清潔能源項目開發建設。依托“世界春城花都”品牌,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的影響力輻射至南亞東南亞,成為區域花卉產業的風向標。目前,外資來源地更趨多元,重點聚焦綠色能源、生物醫藥、數字經濟、大健康等產業領域,強化產業鏈精準招商。
中國—南亞博覽會、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等國家級國際性展會永久落戶昆明,其“磁場效應”持續放大,有力促進了貿易投資對接與產業合作深化。正如昆明市商務局局長李忠所言:“這些平臺已成為昆明乃至云南鏈接全球市場、展示開放形象的金字招牌。”
大格局共贏:敞開胸懷擁抱世界
南博會的萬商云集,正是昆明深耕區域合作的生動縮影。昆明以多元協作拓展國際“朋友圈”,推動開放成果惠及區域各國。
昆明著力推進制度型開放,優化開放生態。以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為主戰場,昆明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領域大膽探索。積極對標RCEP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先行先試。創新跨境金融服務,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便利化,探索開展新型離岸國際貿易。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試點有序推進,為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探路。
為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昆明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擦亮“四季如春營商環境”品牌,落實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完善外資企業服務機制,著力解決準入、運營中的難點堵點,穩定了外商長期投資的信心。昆磨通辦模式、“局長坐診接訴”“媽媽式”幫辦代辦等舉措和服務相繼推出,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設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完善涉外法律服務,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對外開放既是經濟往來,也是民心相通。昆明市持續拓展國際友好城市,已與五大洲22個國家的26個城市締結友好關系。致力于打造國際交往平臺,相繼成立昆明國際友城旅游聯盟、昆明國際友城教育合作聯盟、昆明國際商事仲裁服務中心等。
風好正是揚帆時,向海圖強天地寬。昆明正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持續提升開放通道效能,建強開放平臺體系,深化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營造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推進南向國際陸海大通道建設。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昆明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一座更加開放包容、更具創新活力、更富時代魅力的城市,正以更加自信昂揚的姿態擁抱世界,深度融入全球發展浪潮。(云南日報 記者張雁群)